【我的扶贫故事】吴兴兰:“姨妈”干部的扶贫路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6日
  我叫吴兴兰,是镇宁自治县江龙镇锦绣村育龄妇女小组组长,2014年4月我进入村委会工作至今,在这里,大家都喜欢喊我叫“姨妈”干部。  

  过去锦绣村是镇宁自治县贫困村之一,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村落,家家靠天在吃饭,村民们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

  

  如今走进村里,村道便民路通村达户,农舍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田间地头、产业扶贫基地,脱贫群众干劲十足,一片祥和的景象。大家都说小康路,产业富,百姓腰包鼓,邻里关系多和睦,是多亏了扶贫干部,但我认为这些成就都是干群同心共同奋斗出来的结果。
  
  我是土生土长的锦绣村人,对这里的情况非常了解,深谙民生之苦。作为女性干部,可以多从女性工作干起,所以任职第一天,我首先向村委会了解全村妇女的基本情况,第二天就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村里的妇女。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我加班加点地做,因为是当地人,走访起来也比较顺利,所以大概花了3个月的时间我就把全村280户人家全部走遍了,在和大家唠叨家长里短的时候,也对他们的与生活和需求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个对于后期我们及时处理邻里矛盾,做好宣传法律法规有了很大的帮助。
  
  我认为农村工作最难的就是不理解,所以走访沟通就显得更有必要,我们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村里的改变大家有目共睹,妇女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说闲话的坏习惯改变了,现在更多地是商讨如何孝敬老人,做孩子的榜样,氛围改变之后,每到民族传统佳节,大家就张罗着组织文艺节目搞庆祝活动,“组团”到扶贫产业基地务工,热闹得很。

  当时我们的办公地点太远了,村民来办事不顺路,往返时间太长,我就想看能不能我把办公场所重新修建在全村的中心区域,和村里面其他干部商量后,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大家一致决定把村室修建在全村的中心地段。
  
  但在协调土地的过程中,村委又遇到了困难,很多农户都不愿拿出土地给村委修建办公楼,牵扯到的人家多也不好算清楚账,建村室和文化广场是全村的大事,我给大家说,如果各位不嫌弃,我愿意把地无偿贡献出来修建,反正都是为了村里面的发展,我说话算话,当天便带领大家量了土地,就这样,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村委会和文化广场有着落了。
  
  2017年,锦绣村成立村级合作社,承蒙大家信任,我当选了合作社社长一职,为了使合作社快速运转起来,我又拿出200平方米土地无偿给予合作社修建养殖场所,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只要是能为合作社经济不断壮大打下坚强基础,用点土地算什么。
  
  2018年,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党徽戴在胸前时,我深知作为村委为数不多的年轻党员,应当主动承担起更多责任,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而且我认为在做资料的时候,我能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村里老百姓们的情况,这是我和群众们拉近距离的好机会。

  这些年,大家心往一处放,劲往一处使,村里通组路、机耕道、联户路样样通,路灯也安装了23盏,庭院硬化达到10230平方米。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环境越来越美丽,村里的种养殖大户也越来越多,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去年,对口帮扶我们村的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和我们村搞起了“校农结合”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了90余亩蔬菜,分红覆盖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分得819.68元,同时,还为村里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保洁员、护林员等就业岗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户205人已经全部脱贫。
 
  是锦绣村养育了我,我确实也是想为父老乡亲们实实在在的做点事情,能帮则帮,能做多做,只要我用真心、动真情、出实招、办真事,我相信我们村一定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有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整理


上一篇:【我的扶贫故事】王源:脱贫产业齐开花 真帮实扶带致富

下一篇:【我的扶贫故事】方海:倾注真情,用心丈量扶贫之路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