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方海:倾注真情,用心丈量扶贫之路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6日
  我叫方海,是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的一名老师,2017年7月,我被选派到镇宁自治县江龙镇锦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育岗位上的教师,我对于驻村工作是完全陌生的,但也深知,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作为教师,教书育人固然是职责所在,但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把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方针政策、思维理念带到更有需要的地方。

第一书记上党课  

  锦绣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寨,长期以来,这里的群众思想观念守旧,教育理念、生活习惯、生产发展等方面都较为落后。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前,村内没有一个大学生,村民普遍处于初中以下学历,文盲和半文盲数量较多,少数村民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面临这样的情况,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树立其“我要干”的思想,从根本上引发村内的“造血”功能。
  
  政策宣传是首要,改变观念的前提是要让村民接受新的信息,了解现有政策。我曾获安顺市委宣传部授予“十佳宣讲员”称号,对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比较了解,自认为是政策宣传的一把好手。
 
  在入户走访前,我制定了走访策略,想好了最接地气、最通俗易懂的办法让老百姓清楚自家情况,做好明白人。

到农户家中走访  

  当我们拿着“连心袋”到农户家中,很多农户看着里面厚厚的一摞资料,都会笑着问道:“我知道这里面都是我家的情况,享受的政策也都在里面,但这么厚的内容,我实在看不明白,也记不清楚。还是麻烦你们给我说一下。”
  
  我也笑了:“简单得很,上次我和你划拳的时候,你最爱用‘六六顺’赢我,你家享受的扶贫政策正好是六项,这回你记得了,‘六六顺’。”
  
  “你家有五口人,你家享受的扶贫政策正好是五项。”
  
  “你家有四亩地,正好这些年享受了四项扶贫政策。”
  
  “从你家走到支书家,五分钟就能走到,你家正好享受了五项扶贫政策。”
  
  在驻村的几年时间里,我和驻村工作队其他队员一起,把村内建档立卡户根据致贫原因进行分类、整理,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因户施策地进行帮扶,帮助每一户规划发展思路,在做好各项帮扶工作的同时,也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把各项扶贫政策宣传到贫困群众那里,把全村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账算得清清楚楚。  

  宣传只是第一步,我们不能仅仅给老百姓“指路”,更应该融入其中,亲自给他们“引路”。为实施好教育优质扶贫战略,我经常利用学生放假时间,召集村里的留守儿童,利用村室阅览室的资源,指导他们阅读,为留守儿童增知识、添乐趣,构筑他们的精神家园,照亮了留守儿童的人生之路。

村里推荐到学校就读的贫困生韦元福(右)在寝室和同学一起复习  

  作为一名教师,时时关注村内学生的就读情况是本能,帮扶以来,我遍访村内初中毕业生家庭,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积极动员他们继续就读深造,到目前为止,已在锦绣村遴选7名建档立卡应届初中优秀毕业生免费到安顺市二中就读。
  
  为推动村内产业发展,我积极谋划“校农结合”的产业发展之路,协调打造“安顺二中—锦绣村‘校农结合’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种植马铃薯13亩,形成订单式产销对接机制,让合作社增收2万余元的同时,带动村内建档立卡户12户28人到基地务工,还和安顺市二中“宁馨食堂”签订了2万斤的蔬菜供应合同,确保“菜园子”到学校食堂“菜篮子”渠道畅通无阻。
  
  通过各种走访、沟通、宣传,村民听了工作队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介绍、并实际得到各项扶贫项目的实惠后,已经把我们当做了无所不能的人,似乎所有问题都能从我们这里得到思路和解决办法,农户的猪生病了,庄稼生虫了,都会来咨询工作队。  

  一开始,我们也很无奈,我们是当老师的,从来没有给猪看过病,也没有给庄稼除过虫,这些问题不好解决。但我坚信,既然我们是当老师的,现在老百姓遇到问题了,他们又如此地信赖我们,我们的知识比他们多,学习能力比他们强,就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他们想办法解决。

邀请农业专家到村进行农机知识培训  

  于是,我带领工作队通过网上自学、请教专家、实地察看等手段,硬是把几名驻村的老师,锻炼成了“农业专家”。现在再有村民问到类似问题时,工作队干部都像模像样的对症下药:“你家的猪耳朵红不红?鼻子干不干?带我去圈里看看,我怀疑是蓝耳病。”  

  2019年底,锦绣村实现了全村全部脱贫,村内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几年的驻村工作中,我们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倾注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亲眼见证锦绣村从思想守旧、设施落后、一贫如洗到干劲十足、四通八达、人民富足。

组织村内种植能手进行经验交流  

  如今,锦绣村人居环境美了,群众腰包鼓起来了,村民精气神也振奋了。一幅幅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新农村画卷,见证着锦绣村干群勠力同心战贫困的成绩,这张成绩单上的分数是安顺市二中驻锦绣村同步小康工作队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印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牟元媛  整理

上一篇:【我的扶贫故事】吴兴兰:“姨妈”干部的扶贫路

下一篇:【我的扶贫故事】奋斗的青春最精彩丨关岭“90后”女支书徐代惠

视频点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