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百姓生活甜得像初恋!申慧民:“樱桃书记”和樱桃村的故事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6日

      “永和樱桃,赛初恋......这里的村民真勤快,一年哟四季瓜果鲜!”在镇宁自治县白马湖街道永和村,一首民歌村民中传唱,歌词的作者是驻村第一书记申慧民。
  
  宽阔的硬化通村路、山坡上是一棵棵樱桃树、坡下是一丛丛绿油油小黄姜。看着整洁漂亮的村庄,申慧民说,“现在,通过农旅融合,永和村发展樱桃、小黄姜种植等产业,村里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美,生活甜得像初恋”。  

申慧民查看樱桃长势  

  回忆起驻村的岁月,申慧民感慨万分。四年前,响应省委组织部号召,申慧民主动申请驻村扶贫,担任贵州镇宁县白马湖街道永和村第一书记兼该村同步小康工作组组长至今。
  
  2016年春天,时任中国信达集团贵州分公司经理的申慧民告别妻儿,从省城来到镇宁自治县114个贫困村之一的永和村,来的第一天车轮就陷在了入村的泥巴路坑中,半天都出不来。
  
  “来之前,就做好了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申慧民说,当时,他就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永和村的村容村貌。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申慧民深知基层党建是抓乡村工作中的关键抓手。经走访调研后,他发现,永和村是由过去3个小村在2014年合并成一个大村的,支书主任等村干部配备力量上十分不均衡。
  
  发展中,申慧民将党建放在工作首位,物色能干事创业的党员参加竞选,成功匹配到“两委”班子,并在贫困人口较多、位置偏远的村民组组建了党小组,把村委无职党员、妇女干部动员起来,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深入村民组发挥作用。
  
  通过抓好“三会一课”,利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春节"和少数民族的"三月三"以及一年一度举办的“樱桃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凝聚了干部人心,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每到樱桃成熟时,永和村迎来络绎不绝的采摘游客  

  作为省级一类贫困村,永和村从2016年以来,得到了省、安顺市、县各级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广泛支持,累计投入人居环境改造、机耕道建设等项目资金近2000万元。申慧民带领村支两委挨家挨户为老百姓算投入账、发展帐,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群众广泛支持和配合。短短几年,永和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尽管永和村是个贫困村,但本地老百姓非常勤劳,近几年,还获得了“镇宁樱桃”和“镇宁小黄姜”两个地理标志性产品。
  
  作为优质农产品的核心产区之一,围绕着好产品,如何卖出好价格的问题成为申慧民思考永和村发展思路的切入点。
  
  结合曾在公司多年从事经营工作的经验,申慧民以商业的思路发展乡村产业。
  
  “凡事预则立。”申慧民说,他首先帮助村里注册了两个商标"樱滋恋"和"樱铁高",并从种植技术到管护技术,邀请了省农科院林科院的专家现场指导,免费聘请了贵州理化测试中心党委委员陶光灿博士作为村里的扶贫顾问,提高村民种植樱桃技术,改良村里樱桃品种。
  
  同时,他指导村集体合作社把农产品变为农商品,在贵州科学院的技术支持下,解决了樱桃的保鲜问题,帮助设计包装,制定分拣、称重标准,联系物流公司等,推动永和村樱桃产业向品牌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竞争力。
  
  此外,申慧民还积极利用派出单位的消费扶贫平台、农商会、千火农业等渠道,扩宽村里农产品销路,让村里的镇宁樱桃、小黄姜等销到了全国各地。
  
  在申慧民看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是教育扶贫。在驻村工作中,他一直鼓励永和村小学的孩子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联系有关公益部门发放诵读奖学金,更好地激励孩子学习。他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乡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希望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能接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国学的熏陶。
  
  如今,樱桃村永和村已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列为乡村振兴的千村示范之一,同时也是"美丽乡村"的示范村之一,申慧民被周边村寨的人称为“樱桃书记”。每年樱桃成熟时,永和村满山坡上的樱桃树挂果,总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采摘、品尝“甜得像初恋”的樱桃。

  他表示,驻村工作是他一生工作中宝贵的组成部分之一,和勤劳朴实的村民结下的情缘将成为他一辈子最珍贵的记忆,相信永和村一定会越变越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上一篇:【我的扶贫故事】韩兴和:让村庄靓起来 村民发展富起来

下一篇:【我的脱贫故事】王晓芬:搬迁创业让我过上幸福生活

视频点播更多>